概要:寓言两则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2.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刻舟求剑》寓言内涵: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注释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其:他的,代词。4.自:从。5.坠:掉,落。6.于:在,到。7.遽:立刻,急忙,马上。8.契:用刀刻。刻舟求剑 漫画9.是--指示代词,这。10.吾:我的。11. 之:结构助词,不译。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13.其:他,代词。14.者:……的地方。15.求:找。16.之:剑,代词。17.矣: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寓言两则》预习指导,标签:小学语文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http://www.99youjiao.com
寓言两则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刻舟求剑》
寓言内涵: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刻舟求剑 漫画
9.是--指示代词,这。
10.吾:我的。
11. 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22.水:掉进了水中。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注释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
5.度(duó):用尺子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指集市已经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