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让儿童画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 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把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评价幼儿的作品也欠科学性。如:一次美术课上,孩子们正在专心作画,可教师却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自己认为好的,幼儿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而另一部分幼儿,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可又有谁在看在听呢?有的烦燥不已,意犹未尽,有的说笑打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对少部分作品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我认为这种做法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应杜绝,应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探索新事物。孩子因为不懂,在探索的过程中犯一些错误是正常的,有的孩子在纸上尽情的画,涂满了横线、竖线、斜线、曲线……,看也看不懂,可是孩子们却高兴极了,他们一边画一边说:“这是山,这是水,这是我们的小伙伴。”儿童眼里的世界是非
让儿童画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标签:幼儿绘画作品,幼儿绘画教程,http://www.99youjiao.com
让儿童画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
在
如:一次美术课上,孩子们正在专心作画,可教师却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自己认为好的,幼儿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而另一部分幼儿,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可又有谁在看在听呢?有的烦燥不已,意犹未尽,有的说笑打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对少部分作品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我认为这种做法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应杜绝,应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探索新事物。孩子因为不懂,在探索的过程中犯一些错误是正常的,有的孩子在纸上尽情的画,涂满了横线、竖线、斜线、曲线……,看也看不懂,可是孩子们却高兴极了,他们一边画一边说:“这是山,这是水,这是我们的小伙伴。”儿童眼里的世界是非常有趣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们的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即使我们认为孩子画的是错误的,或者有不恰当的一笔,作为
教师,都应该正确的进行引导,哪怕是不小心画错的线条我们都可以引导孩子对它进行装饰,丰富我们的画面。
又如:我们,在不能读懂幼儿的画的情况下,对孩子的作品评价大而化之,这大大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幼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想象空间,去描述周围的一切。因此,通过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东西可能会和现实差别很多。比如四岁孩子画了一幅画,画了很多的树,全都是是五颜六色的,这时候,我们应尊重孩子的创意,鼓励他继续画下去。如果老师说:“树不是彩色的”,并且马上教孩子把画改过来。这时孩子可能对绘画就不再感兴趣了,会觉得很沮丧,极力让自己的认识和我们达到一致,在我们的“指导”下,孩子没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其实往往在这种时候,我们根本就没必要去纠正孩子那些超常规的想象。画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方式,如果长期受到限制,他学会的只可能是“依葫芦画瓢”。
不
“你这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老师,你多教教我的孩子,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这种情况现在很普通,他存在
自娱自乐的产物,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和家长应该珍惜和爱护幼儿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和家长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