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问题的提问 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被广大家长和学生广泛接受并熟悉。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又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传统德育教育一元化的框架。为此,有必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与传统德育活动的交互关系,形成优势互补,构成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是以网络为背景,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人”是我们课题的观点。 传统的一元化德育活动有其本身的优势和局限,其优势表现在,通过德育活动,进行了人与人之间最亲密最直接的接触,尤其是周围人(包括学生间、老师、父母)的以身示范起到教育功能,这是任何先进教育都无法取代的。但这种传统的德育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以说教的形式呈现,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难以激活,加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教育的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 网络的出现,造就了新的教育环境。抛弃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研究,是一种教育缺失,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铁定是教育的一大败笔。网络资料显示,已有的网络德育研究在我国风毛麟角,且大多是重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标签: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http://www.99youjiao.com
一、问题的提问
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被广大家长和学生广泛接受并熟悉。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又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传统德育教育一元化的框架。为此,有必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与传统德育活动的交互关系,形成优势互补,构成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是以网络为背景,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人”是我们课题的观点。
传统的一元化德育活动有其本身的优势和局限,其优势表现在,通过德育活动,进行了人与人之间最亲密最直接的接触,尤其是周围人(包括学生间、老师、父母)的以身示范起到教育功能,这是任何先进教育都无法取代的。但这种传统的德育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以说教的形式呈现,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难以激活,加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教育的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
网络的出现,造就了新的教育环境。抛弃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研究,是一种教育缺失,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铁定是教育的一大败笔。网络资料显示,已有的网络德育研究在我国风毛麟角,且大多是重理论说教,轻实践行为,难以诱发儿童入情入境的兴趣,而本课题融入网络后的德育活动研究,无论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最大享用,全方位、新视角调动了活动者参入的积极性,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作为新的德育活动载体,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促进了德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理论依据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活动的观点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是个体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特别方式。正是由于活动,个体和社会化与个性化才属真正实现,而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人类活动,它属于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塑造主体为目的的活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
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1、坚持贴近,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通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2、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以12个实验班(小班)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面向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调查法和理论综合法。
四、研究目标
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健康向上。
五、研究内容
1、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
A、校园文化活动
B、学科活动
C、班队会活动
D、特色活动
2、网络环境下家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
3、网络环境下社区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4.9——2004.11)
拟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核心小组,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网络知识培训,聘请专家咨询。
2、研究阶段(2004.12——2006.4)
(1)2004.12——2005.3)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方案,理论培训,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网络德育活动和传统德育活动各自的局限和优势。
(2)2005.4——2005.9各子课题负责人搜集整理撰写论文的材料,并拟定论文雏型。
(3)2005.10——2006.4,开展阶段性成果汇报,聘请专家指导,整理集结论文,打印成册。
3、总结阶段(2006.5——2006.7)
校内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接受专家评审。及时发现不足,完善总结。
七、保障措施
1、理论保障
学校网络向所有教师全天候开放,订购《信息技术教育》及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导航。
2、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书记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的课题研究核心小组。职能明确,统一协调,各司其职。
3、资金保障
学校筹措研究专款3万元,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校长、书记为资金担保人,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4、实验保障
我校拥有250人的师资队伍,接纳城区3400名学生,是一所超级大校,分实验班和普通班两种形式的建制,为德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场地。
5、网络保障
学校“校校通”已有几年历史,为课题科研人员储备了丰富的网络理论资源,同时也为我校课题实验提供了实践的场所,保证了实验活动的进展。
七、成果形成
1、研究报告
2、论文集
3、德育活动个案集
4、网络德育活动集
Tag: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教学管理 - 课题研究
上一篇:小学科学“做中学”教学策略研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