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昆明市第一幼儿园近年来,我园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的角色发生相应的变化,即: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共同建构者,从教育活动的执行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这些变化,需要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与这种变化和挑战相适应,我园已经将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重点移置于“幼儿园园本教研”等方面。在实施园本教研过程中,我们以案例学习为基础,注重构建以教师为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引领的园本教研共同体。 案例——从“标准化”到“情景化”在以案例学习为基本形式的幼儿园园本教研之上,让教师在案例学习中去剖析,去解读,去反思,去研究,去对话,去建构自己的实践知识,去建构幼儿园的文化。从强调“价值中立”到强调“意义生成”,从强调“标准化”到强调“情景化”的过程。 案例——教师对话的平台教师的学习往往是基于案例的学习的,教师的判断、推理和评价也具有这样的特征。进行园本教研的案例,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幼儿自发、自主、自选的 活动案例,另一类是以教师预设为主的集体教
基于案例的学习 构建园本教研共同体,标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笔记,http://www.99youjiao.com
昆明市第一幼儿园
近年来,我园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的角色发生相应的变化,即: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共同建构者,从教育活动的执行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这些变化,需要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与这种变化和挑战相适应,我园已经将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重点移置于“幼儿园园本教研”等方面。在实施园本教研过程中,我们以案例学习为基础,注重构建以教师为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引领的园本教研共同体。
案例——从“标准化”到“情景化”
在以案例学习为基本形式的幼儿园园本教研之上,让教师在案例学习中去剖析,去解读,去反思,去研究,去对话,去建构自己的实践知识,去建构幼儿园的文化。从强调“价值中立”到强调“意义生成”,从强调“标准化”到强调“情景化”的过程。
案例——教师对话的平台
教师的学习往往是基于案例的学习的,教师的判断、推理和评价也具有这样的特征。进行园本教研的案例,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幼儿自发、自主、自选的
活动案例,另一类是以教师预设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案例。
案例—— 通过观察和纪录反思
教育案例是有其鲜明的情境性的,在教师们所熟悉的教育情境中,分析儿童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案例,能使教师较好的把握教育意义,因为 教师的判断、推理和评价往往是基于他们所熟悉的教育事件的。
作为幼儿园教师,通过观察和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其目的不是为了研究儿童本身,而是在于增加对儿童的理解程度,这样才有可能与他们进行高水平的对话,才能反映他们所做的事情,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
纪录能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复研究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思平台。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和纪录,能使教师清楚地看到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这种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来回追溯,能使教师通过反省,认识到他们实际能做什么和他们确实做了些什么;反省他们所做的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思考他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案例——教研共同体的纽带
以记录材料为载体所呈现的案例能聚合教师和研究人员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理性反思,以此来改进教育实践。因此,以案例学习为基础的幼儿园园本教研中,我们特别关注园本教研共同体的建构。园本教研共同体是开展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组织保证,园本教研共同体内各组成成分之间各种关系的建立,是园本教研能否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
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研究时,
教师、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并非在寻找一种所谓的正确教学策略或方法,而是在进行一个根植于具体时间和当地情境的共同建构的过程,即提出更多的新问题,进行多视角的对话,旨在通过反思教学的过程,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教师逐渐地能获得这样的能力,即在任何情景中都能自觉地、自动化地做到使自己的教学有意义。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