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表达你诚恳的关心与同情。不必顾虑在孩子面前流泪或以其它方式表现出悲恸。 ·陪伴在孩子身边:倾听,交谈,拥抱……给与任何当时看来必要的安慰。儿童与青少年在灾难中往往需要更多的关心和身体接触。 ·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以及孩子正在经历的痛苦表达你的同情。 - 让孩子尽可能地表达出他/她愿意表达的不幸经历。 - 鼓励孩子坚强,但不要要求过高,而且切不可让他/她觉得什么是“必须”做到的。 - 讨论死后会发生的物理变化,例如,人永远停止呼吸,不再感受到痛苦,等等。否则孩子会对埋葬过程想象得很可怕。 - 描述死亡时尽量谨慎。例如,如果将死亡描述成不会醒来的睡眠,则有可能引发对睡眠的恐惧。又如,如果将孩子挚爱的亲人的死亡描述为“离去”,则有可能使孩子觉得被抛弃。 - 如果孩子愿意,让孩子尽可能多地谈论他/她死去的挚爱的亲友。有时候,他/她的谈论重复的地方会很多,但这种重复有助于孩子理解及应对他/她面临的损失。 - 不管孩子的问题多么奇怪,都要回答。问一下是什么使他/她提出这个问题,这可能会有所帮助:有
·表达你诚恳的关心与同情。不必顾虑在孩子面前流泪或以其它方式表现出悲恸。
·陪伴在孩子身边:倾听,交谈,拥抱……给与任何当时看来必要的安慰。儿童与青少年在灾难中往往需要更多的关心和身体接触。
·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以及孩子正在经历的痛苦表达你的同情。
- 让孩子尽可能地表达出他/她愿意表达的不幸经历。
- 鼓励孩子坚强,但不要要求过高,而且切不可让他/她觉得什么是“必须”做到的。
- 讨论死后会发生的物理变化,例如,人永远停止呼吸,不再感受到痛苦,等等。否则孩子会对埋葬过程想象得很可怕。
- 描述死亡时尽量谨慎。例如,如果将死亡描述成不会醒来的睡眠,则有可能引发对睡眠的恐惧。又如,如果将孩子挚爱的亲人的死亡描述为“离去”,则有可能使孩子觉得被抛弃。
- 如果孩子愿意,让孩子尽可能多地谈论他/她死去的挚爱的亲友。有时候,他/她的谈论重复的地方会很多,但这种重复有助于孩子理解及应对他/她面临的损失。
- 不管孩子的问题多么奇怪,都要回答。问一下是什么使他/她提出这个问题,这可能会有所帮助:有时候这个方法会发现他们对死亡有什么样的困惑。
- 警惕孩子自杀的可能性,对孩子对于死亡的反应要非常留心。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有可能自杀。(有时,孩子听说他们挚爱的亲人前往的是一个美好的地方,他/她也会想要去。)
禁忌
- 不要因为你自己感到无助,就防碍你帮助一个丧亲的孩子。
- 不要因为你自己的感受感到不习惯,就避免与孩子交谈。
- 不要说“你现在应该觉得好多了”或是其它一些对孩子的感受加以判断的话。孩子(甚至是成人)也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理解其挚爱亲友的死亡。
- 不要告诉孩子他/她对灾难和不幸“应该”感受到什么或“应该”怎样做。对不幸的感受因人而异。
- 当孩子提到死去的亲友时尽量不要改变话题。虽然对你来说也许很难谈论这一话题,但对你和孩子都是有益的。对孩子来说,可以谈论死去的亲友是很重要的。
- 不要因为恐惧或有痛苦的联想就避免提到亲人的名字。孩子还没有忘记亲人的名字。
- 孩子在此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请不要告诉孩子他/她必须取代失去的亲人,这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压力。
- 不要把死去的人描述为“离去”或“走了”,这会使年幼的孩子对死亡产生误解。
- 把死亡描述为“神”或“上帝”带走了某人,对孩子来说可能不会有作用。儿童和青少年对这类概念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可能会因此对“神”或“上帝”愤恨不满。
对不幸和灾难感受的不同阶段
下列阶段往往不会按顺序先后发生,而是重复交叉:
- 否认:力图使自己相信逝者还能生还。
- 愤怒:对死去的亲友或其它人表现出愤怒,往往似乎没有理由。
- 讨价还价:对“神”或“上帝”承诺去做某事,只要“神”/“上帝”可以使失去的亲友复生。
- 自责/压抑:孩子往往觉得自己对逝者的死有责任,或者因为对逝者曾经有过的行为而觉得自己不好。
- 接受:这并不表现为没有悲痛,或者没有哭泣,从另一方面讲,孩子和
成人维持“正常的”哭泣大约有一年或两年的时间,但失去亲友的悲痛却可能永远不会停止。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死亡的理解
3-5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注意力往往首先集中自己的需要(谁将照顾我)。可能出现上述的“否认”阶段。孩子可能会将其实际感受表达为他们爱的人“明年还会回来”。
5-9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往往能理解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孩子可能会问很多问题,有时可能会非常情绪化。他们有时可能表现得无动于衷,好像是若无其事似地照常玩耍。这是当时应对痛苦的自然反应。
9岁及9岁以上: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已经渐渐对死亡及其后果有比较完整的理解。这种理解往往使死亡这一事实更加令他们恐惧。
儿童对挚爱亲友的死亡的一般反应
- 悲伤和压抑:有时孩子很明显地表达出对死亡的亲友的悲痛,有时孩子表现得似乎是为其它事伤心。
- 恐惧和焦虑: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生命有恐惧,害怕睡眠或另一个自己挚爱的人的死亡。这会导致对分离的恐惧。
- 对自己生还感到宽慰。
- 愤怒及烦躁:愤怒可能指向失去的亲友,也可能指向医生,医院或其它可理解的目标。或者孩子只是有一种易怒的情绪,往往对毫无关系的事物表现出愤怒。
- 困惑:挚爱亲友的死亡也许会改变孩子对世界的全部理解。
- 睡眠困难:可能包括入睡困难,夜里惊醒,或早上早醒,以及噩梦。或者孩子对睡眠本身产生恐惧。
- 学业困难:往往发生在亲友死亡后数周或数月后。
- 对死亡的兴趣:这一点当时在成人看来是病态的,但却是孩子理解死亡的一种正常的努力。
www.99youjiao.com> - 唤起过去对死亡和损失的回忆:也许通常认为只在青少年身上发生,但也同样可能发生在较小的孩子身上。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