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孩子是情绪化的人,他们的行为常被情绪所左右,他们的情绪外露、善变,往往腮边还挂着眼泪就笑了。情绪有良好的,也有恶劣的,孩子并未意识到自己处在什么情绪中,更不清楚这是良好的还是恶劣的。从小培养良好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直接关系到良好个性的形成。爱笑的孩子多是乐观、开朗、大方的,而爱生气的孩子,多是忧郁,心胸狭窄的。 为此,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区别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逐渐就能对不良情绪有所节制。 ◆面对婴儿的啼哭 伴随着一声啼哭,宝宝诞生了,那哭声激荡起了父母的极大欢乐。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哭声总是会有的,因为哭就是宝宝的语言,是他同外界交往的主要途径,有的哭声是在说他的生理需要:饿了、尿了、热了、不舒服了;有的哭声是在说他的心理需要:要抚爱、要抱抱、烦躁了 合理对待婴儿的啼哭是很必要的,这不仅关系宝宝的生理健康,也关系宝宝的心理健康。首先应该及时判断造成啼哭的原因,尽快满足宝宝的不同需求,减少或停止孩子的哭泣。有的父母担心,孩子一哭就哄他、抱他,会不会把孩子宠坏了。其实,半岁以内的婴儿一哭就抱,是不会惯坏的;相反,如果漠视婴儿的啼哭,会
给宝宝的情绪做健美,标签:婴儿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http://www.99youjiao.com
孩子是情绪化的人,他们的行为常被情绪所左右,他们的情绪外露、善变,往往腮边还挂着眼泪就笑了。情绪有良好的,也有恶劣的,孩子并未意识到自己处在什么情绪中,更不清楚这是良好的还是恶劣的。从小培养良好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直接关系到良好个性的形成。爱笑的孩子多是乐观、开朗、大方的,而爱生气的孩子,多是忧郁,心胸狭窄的。
为此,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区别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逐渐就能对不良情绪有所节制。
◆
面对婴儿的啼哭 伴随着一声啼哭,宝宝诞生了,那哭声激荡起了父母的极大欢乐。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哭声总是会有的,因为哭就是宝宝的语言,是他同外界交往的主要途径,有的哭声是在说他的生理需要:饿了、尿了、热了、不舒服了;有的哭声是在说他的心理需要:要抚爱、要抱抱、烦躁了
合理对待婴儿的啼哭是很必要的,这不仅关系宝宝的生理健康,也关系宝宝的心理健康。首先应该及时判断造成啼哭的原因,尽快满足宝宝的不同需求,减少或停止孩子的哭泣。有的父母担心,孩子一哭就哄他、抱他,会不会把孩子宠坏了。其实,半岁以内的婴儿一哭就抱,是不会惯坏的;相反,如果漠视婴儿的啼哭,会对他的身心发展不利,如有的孩子会因啼哭过多,而声音沙哑;有的会因受到漠视而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产生厌恶情绪,直接影响其日后情感的发展,形成冷漠、偏执的个性。所以,孩子1周岁以前,父母不要忽略孩子的啼哭。
游戏活动 逗笑 做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用多种方法逗引婴儿发笑,使之快乐,有以下做法:
(1)举高高。双手扶宝宝的腋下,把宝宝往上举过头顶,孩子会因此而兴奋起来,能将孩子逗得哈哈大笑。
(2)找小猫。用手帕盖住孩子的脸,几秒钟后,迅速扯下手帕,同时,发出喵的叫声,孩子的眼睛会一亮,接下来就是咯咯直笑。
(3)挠痒痒。把孩子平放在床上,父母轻轻触动孩子的易痒处,如触一触脖子,触一触胳肢窝,触一触脚心等,同时,发出咯吱咯吱的逗笑声,孩子会乐得扭动身子,开心地大笑。
(4)笑是孩子愉快情绪的表现,让孩子经常展开笑容,将使你的宝宝更容易开放心理空间,接受、容纳更多的外界信息,并且乐意接近他人,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为此,动一动脑筋,想出更多让孩子咯咯笑的办法吧。
爱吃的小猪 做法:婴儿喜欢别人触动他们的手、脚,触动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感觉,也能让他们注意自己的四肢。
(1)父母和孩子面对面坐着,用手捏捏孩子的小手,说:这是谁的手?这是宝宝的手,不是妈妈的手。捏捏孩子的小脚,说:这是谁的脚?这是宝宝的脚,不是爸爸的脚。还可以握住孩子的手脚做动作,如小手拍拍,小脚噔噔等。
(2)打开孩子的手掌,从大拇指开始,轻轻按下孩子的每一个指头,边做边说,按下拇指说:这只小猪爱吃鱼。按下食指说:这只小猪爱吃饭。按下中指说:这只小猪爱喝汤所有的手指都按完了以后说:所有的小猪都吃饱了,真高兴。
(3)同样程序,捏捏孩子的脚趾。
◆
面对情绪风暴 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反应,虽然人人都愿意快乐,但正如天气不可能总是晴朗一样,不好的情绪总是会有的。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情绪的变化更快更明显,高兴的时候自然皆大欢喜,情绪坏的时候很让人头疼,对此,有的父母手足无措,自己的情绪也坏起来;有的父母一味地哄劝、迁就;有的父母则简单处理,甚至粗暴对待。这样做可能会有短时作用,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是不可取的,这些做法不利于培养良好个性,还会使孩子的不良情绪更加恶化。
面对孩子的情绪风暴,父母要注意两点:一是冷静下来,不要被孩子的坏情绪牵着鼻子走;二是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不盲目地跟着感觉走。为此,提供以下的一些做法:
183;
孩子愤怒的时候: (1)要求孩子用语言而不是用动作来表达愤怒;
(2)不允许孩子愤怒时打人或毁物,不管什么理由都不行,在出现此苗头时坚决制止,不可滋长坏习气;
(3)在气头上让孩子适当发泄,如:倾诉发泄,表情发泄,流泪发泄等;
(4)在孩子不可理喻时,父母不要急于施教,此时,多问、多说不仅无效,还会激化孩子的情绪;
(5)对孩子的愤怒表示理解(不是肯定),好言抚慰,缓和情绪;
(6)待孩子缓和了,帮助孩子反省愤怒、分析愤怒;
(7)教孩子学着制怒,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例如:气头上走开,去做别的事情等。
183;
孩子悲伤的时候: (1)要让孩子适当发泄,比如哭出来。因为哭泣时,体内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缓解痛苦;
(2)父母无需多言,只是平静地坐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感受到体谅与理解,还可以温情地抚慰,起降温作用;
(3)大些的孩子,要尊重他们的独立性,让他们默默独处,自我体味与化解,最好不要去打扰他;
(4)待孩子平静一些了,再和孩子谈心,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悲伤愤怒、急躁等情绪。
游戏活动 把不高兴挤出去 做法:这个活动适合婴儿;当宝宝不高兴的时候,把他抱在怀里,对他说:宝宝不高兴了,是吗?妈妈有办法帮你把不高兴从你身上挤出去。然后,父母双手搂抱孩子,一下紧,一下松。搂紧的时候就说:不高兴,快出去。如此反复多次。然后,轻轻贴一下孩子的脸,告诉他,妈妈已经把你的不高兴挤出去了,好,现在可以高兴起了。这样,孩子会受大人情绪的感染,也高兴起来。
做眼睛嘴巴操 做法: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同参与。爸爸带着孩子做动作,妈妈当解说员。爸爸与孩子面对面坐着,爸爸做操让孩子跟着模仿,妈妈来解说动作和表情。妈妈说:眼睛不动,嘴巴张开。爸爸和孩子就这样做,看到爸爸和孩子这样做了,妈妈再说:嘴巴不动,眼睛瞪着斜向一边。父子这样做,妈妈看父子的表情解说:好可怕,生气了。妈妈再说:嘴巴不动,眼睛向上看。父子这样做,妈妈看父子的表情解说:在想什么呢?如此做不同的眼睛、嘴巴动作,解说这些脸部动作表示的情绪。孩子熟悉以后,可以让孩子当解说员或领操员。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根据人的面部表情,判断情绪与内心活动。
[1] [2] [3] 下一页
Tag:婴儿心理,婴儿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优生优育 - 婴儿期 - 婴儿心理
上一篇:细心储备宝宝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