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情商”,又称“情绪智商”,是美国心理学家相对于“智商”提出的一种心理能力。情商主要包括自制力、热忱、 毅力、自我激励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智商更能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家庭的幸福。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为。 ”众所周知,影响儿童成长及至成熟的两大心理因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一个智能操作系统,它是儿童在生 活中解决各种问题时进行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活动能力的总和。而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动力系统,它在 儿童活动中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作用。它包括需要、欲望、动机、兴趣、情绪和情感、意志、自信心、性格、气质 、习惯等。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甚至包括身体素质等生理因素。由此看来,非智力因素中就包括着“情商”。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智力因素作为操作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而非智力因素或情商往往在关键时刻,起着决定 性的影响! 然而,目前在婴幼儿教育中,尽管许多有识之士多次呼吁应重视孩子的非智力品质培养,但在相当一部分家长中,仍 然存在着重“智
重视提高宝宝的“情商”,标签:特殊教育的概念,http://www.99youjiao.com
“情商”,又称“情绪智商”,是美国心理学家相对于“智商”提出的一种心理能力。情商主要包括自制力、热忱、 毅力、自我激励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智商更能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家庭的幸福。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为。 ”众所周知,影响儿童成长及至成熟的两大心理因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一个智能操作系统,它是儿童在生 活中解决各种问题时进行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活动能力的总和。而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动力系统,它在 儿童活动中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作用。它包括需要、欲望、动机、兴趣、情绪和情感、意志、自信心、性格、气质 、习惯等。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甚至包括身体素质等生理因素。由此看来,非智力因素中就包括着“情商”。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智力因素作为操作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而非智力因素或情商往往在关键时刻,起着决定 性的影响!
然而,目前在婴幼儿教育中,尽管许多有识之士多次呼吁应重视孩子的非智力品质培养,但在相当一部分家长中,仍 然存在着重“智”轻“非”的倾向。这里,固然有相互攀比,随波逐流者,但在一些家长的思想深处,认为将来只要孩子有知 识、有能力,就能成就一番事业者也大有人在。从而忽略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比较过智商在140以上的150名“神童”,他们在成年后成就非常悬殊。为什么呢?其结论 是令人深思的:这些早年的神童成年后的智商并没有多大变化,而主要差异在于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在自信、进取心以及坚 持精神等非智力品质方面,成就显著的一组远远强于成就低的一组。
为造就“神童”而进行的智力教育,常常是有失偏颇的。人们常说,天才多怪人。许多天才人物由于接受了不恰当的 早期教育,尽管取得了个人事业的辉煌,却因其病态的人格而没有获得幸福的人生。如音乐神童莫扎特、哲学家尼采、文豪约 翰·罗斯金、宗教改革者路德,甚至现代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几乎都有病态的人格。难怪有人研究“天才病态学”。探寻古 今高智名人的异常心理表现,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早期教育的过失:仅仅把教育的焦点集中在智力方面。因此,我们不得不 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目的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讲,教育的最终目的,应当是使孩子进行全面而和谐的教育:既重视早期智力 开发,又重视健全人格的塑造;既大胆、合理地开发孩子的身心潜能,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3岁前这一人之初的教育奠基工程中,全面、和谐就显得更加重要。当前,尤其应当重 视3岁前婴儿的非智力品质的培养。这些心理品质、习惯和能力,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1、 独立与自信。首先应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吃、睡、拉、穿、行等方面,为孩子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 如6个月会自吃饼干,7个月能扶杯喝水,1岁学拿勺,2岁独立吃饭;3-4个月时能独自睡觉,夜间不必喂奶;1个月时 识“把大小便”,1岁半时白天能控制排便;周岁时穿衣会主动配合,15个月会脱袜子,2岁会脱衣服;会爬以后就不要老 是抱在成人手上,等等。孩子能独立地完成一件事,会使他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这就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2、 好奇心与求知欲。当宝宝会爬乃至会走之后,便进入好奇心与求知欲极为旺盛的时期。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 、丰富的探索性和应答性的环境,像居里夫人所称道的“科学第一美德”??好奇心不被“过分限制”之手扼杀在摇篮里。
3、 专注与坚持精神。要着重培养专注于干某一件事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精神。当他一次又一次地将倒下的积 木搭成“高楼时”,当他一回又一回地尝试用什么“工具”将掉在沙发下面的球够出来时,他的专注与坚持性就得到了锻炼。
4、 阅读兴趣与习惯。每天都要和孩子一起看图书、讲故事,让他从读书中得到知识与欢乐。
5、 驾驭情绪与情感的能力。当他渴了,但水还烫时,他必须学会等待;当他病了,需要打针吃药时,他应当学会 服从和勇敢……
6、 关心他人、与人合作的态度。两岁以后,孩子发现了“自我”,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 ,这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这时,要善于让孩子从自我的感受出发,去理解别人的感受,进而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富有同情心和与人合作的态度。当孩子学会与亲人、同伴分享自己或别人有的食品、玩具,做必须与人合作的游戏,如踢球 、过家家时,关心他人、与人合作的态度就会逐渐建立起来。
Tag: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的概念,优生优育 - 学龄前 - 特殊教育
上一篇:根据幼儿心理特点进行数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