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主题来源 在主题“有趣的水”中,孩子们对“水”十分感兴趣。一次,我们来到公园的湖边观察水,发现了水中有柳树、小船的倒影。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了,唧唧喳喳的议论起来。回到幼儿园,孩子们在带来的水边照片中,也留意观察水中的倒影“找倒影,画倒影”。 “看,水里有个人。” “那是过桥的那个人的影子呀!” “人在水里的倒影。” “人在地上也有影子的。” 我在一边仔细聆听,以一颗敏感的心,捕捉教育的契机。“哦!是吗?你在什么时候看见影子的?”“在晚上的时候,走在路灯下看见的。”孩子们听了以后也立即说“我们也看到过影子的!”“在家里的墙壁上。”…… 这样一来,在水的主题将近尾声的时候,“影子”成了大家的兴趣所在,于是我们班以“影子”这条线,自然的进入了“我自己”的主题。 二、活动来源 在一次户外“找影子、画影子、测量影子”的时候,孩子们发现了人动影子也会跟着动。 “我头动,影子的头也动的。” “我的脚动了,影子的脚也动了。” 在画影子时,孩子们还发现人不动时间长了挺难受的。这正是主题教材中“我的身体真有用”这个站点最佳的切入点。于是我问“那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会动呢?这些地
我们的身体,标签: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说课稿,http://www.99youjiao.com
一、主题来源
在主题“有趣的水”中,孩子们对“水”十分感兴趣。一次,我们来到公园的湖边观察水,发现了水中有柳树、小船的倒影。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了,唧唧喳喳的议论起来。回到幼儿园,孩子们在带来的水边照片中,也留意观察水中的倒影“找倒影,画倒影”。
“看,水里有个人。”
“那是过桥的那个人的影子呀!”
“人在水里的倒影。”
“人在地上也有影子的。”
我在一边仔细聆听,以一颗敏感的心,捕捉教育的契机。“哦!是吗?你在什么时候看见影子的?”“在晚上的时候,走在路灯下看见的。”孩子们听了以后也立即说“我们也看到过影子的!”“在家里的墙壁上。”……
这样一来,在水的主题将近尾声的时候,“影子”成了大家的兴趣所在,于是我们班以“影子”这条线,自然的进入了“我自己”的主题。
二、活动来源
在一次户外“找影子、画影子、测量影子”的时候,孩子们发现了人动影子也会跟着动。
“我头动,影子的头也动的。”
“我的脚动了,影子的脚也动了。”
在画影子时,孩子们还发现人不动时间长了挺难受的。这正是主题教材中“我的身体真有用”这个站点最佳的切入点。于是我问“那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会动呢?这些地方能动使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呢?”在强烈的兴趣的带动下孩子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了。在讨论中,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这些能动的部位可以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方便。我在墙面上布置了纸娃娃,孩子们把能做的事情粘贴在纸娃娃相应的部位,如手指能做的事情贴在纸娃娃的手指处等等,孩子们很喜欢这个墙面,有空就会来看看,指指点点。
多多提出了“心脏也会跳动”有的孩子心脏跳动的声音所吸引,他们互相贴在对方的胸前聆听心跳的声音。
这成了孩子共同的兴趣和热点,于是我们设计了今天的预设活动。
三、活动依据:
• 活动是孩子们共同的兴趣和关注的热点
孩子关注的热点,往往是与他们的兴趣、需要密切相关的,在实践中我真切的感受到,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设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与兴趣,因此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创造。”可见,兴趣是孩子的积极参与活动的原动力,是每次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寻找到孩子真正关心的热点,是预设与生成两者成功结合的前提。
• 活动是孩子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我们在强调尊重儿童学习发展规律的同时,要结合本班实际,充分考虑孩子的发展需要。大班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兴趣,以及对自己生命的信心开始萌芽,虽然在这次活动中,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哪些地方会发
出声音”的探索不可能完整,但是孩子探索的目的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要将孩子敏锐的目光和强烈的兴趣引向更广阔的自然和社会,引发孩子对奇妙身体的好奇。
四、活动设计
• 活动着眼与“五个性”
• 目的性
有的老师提出:新课程就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是否还需要强调目标?
我认为:作为预设的活动,应该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且目标是建立在“最近发展区”上的,教师对要达到哪些目标,应该是清晰明了的。
活动中,给孩子的关键经验是什么?促进孩子哪方面的发展?今天“身体里的声音”预设活动中,孩子们在探索寻找发现身体能发出声音的部位的同时,能欣赏和保护自己的身体,引发孩子对奇妙身体的好奇。
• 适切性
教材中的一个个点究竟安排在什么时候进行呢?首先我觉得应该把握好时机。就是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兴趣,把握好切入时机,从而使活动与孩子的当前经验想吻合。其次,看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等能否吸引孩子的积极参与,能否有效引起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认知、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今天的活动是在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身体许多地方会动,并对身体的内部发生了兴趣时,我适时的切入,孩子对自己身体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听听身体里的声音来感受生命的存在。
• 挑战性
预设活动既要符合孩子的当前的兴趣和已有的经验,有要有一定的挑战。“身体里的声音”活动中,孩子通过听诊器, VCD 等的探索观察,了解身体的奥秘,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 开放性
预设活动是教师预先设计的,相对是高结构的,那活动怎样体现开放性呢?我觉得应该在活动中给孩子留有生成和发展的空间,使预设与生成融合在一起,
• 灵活性
我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当时的情景,及时的调整预设计划,根据孩子在
活动中的不同情况,灵活的反馈、应对,从而真正体现让课程追随孩子,做到了有计划,但不刻板,有调整,但不随意。
今天的活动是融合的、开放的,它的全部意义并不在于眼前学会了什么,而在于怎么去学会它,在于改变过去重复经验的学习方式,学会在探究中自由的在各领域之间搜索、借鉴、抽取、兼并,进行不断重组,逐步形成应对问题情景挑战的能力,解决自己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建构新的认识。
• 半日活动安排:
活动一:运动
活动二:学习活动
活动内容:身体里的声音
活动目标:
• 寻找发现身体能发出声音的部位。
• 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活动准备:
• 听诊器若干。
• 干而脆的饼干、花生、可乐等。
[1] [2] 下一页
Tag:幼儿园大班半日活动,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 - 幼儿园大班半日活动
上一篇:大班半日活动